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(彭心韫)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,人民网强国论坛特别推出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”系列访谈,为抗日先烈默哀,向抗战历史致敬。
作家关河五十州,主要代表作有《一寸河山一寸血》,作品以“九一八”事变作为铺垫,通过马占山抗战、“一二八”会战、国联外交等历史画面,展现了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纷纷登场的各类人物的形象,并刻画了中日两国在外交、战争上的历史纠葛和全方位殊死角逐。因史料新颖,观点独到,引起较大反响。
在接受强国论坛专访时,关河五十州说:“通过写作,我发现跟我原来印象中的抗日战争不太一样,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张自忠,认为张自忠“高大全”或认为张自忠是汉奸的两派思想都是极端且不客观的。真正的历史人物都是有功有过的,只有把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上,去考虑那个人的所作所为,全面地分析他的行为和心理过程,你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他。”
关河五十州介绍,为了还原真实可靠的抗日战史,他遍阅战事当地的县志,采访了很多抗战老兵,并精读前人作战笔记以及回忆录。在重走抗日战场时,他在田间地头探查战时印迹,尽可能地查阅文献、踏勘战场、采集、比对、甄别,力求真实。
为了描写好书中的重点人物,比如蒋介石、汪精卫、张自忠等人,关河五十州一般都要找到五、六种文史材料相互印证。他说:“因为有的时候,关于一个人的印象可能非常片面,只有汇总起来看,你才会拼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人物形象。所以,史料越多,描写人物的真实性,掌握人物的新特点是最有力的。”
关河五十州说:“具体研究历史之后我发现跟我原来刻板印象中的抗日战争不太一样,有时候可能是受到影视剧影响,国军将士都是美式装备,先进、阔气,其实了解之后我发现不是这样。那时候,国军抗战也是比较艰苦的,很多士兵都是穿着草鞋,装备低劣,枪里就几发子弹。还有一个新认识是在如何看待和评价国军抗战将领方面。比如张自忠,他有一个心理的复杂转变过程,在民族危机前,任何抉择都是复杂的。这启示我,在认识这些人物时,要分阶段地、全面地、客观地看待。”
“就《一寸河山一寸血》来讲,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张自忠。”关河五十州说。“我写这个人物时,还引起了网络上的一阵争论,因为我写了他刚开始一段不太好的经历。“七七事变”刚开始的时候,他属于和派,跟日本人有一些不是很清楚的协议。因为这个事情,他本来是要受到侵华制裁的,但当时南京政府赦免了他。后来,在抗战中他的抗日行为是非常英勇的。1940年5月,日军为发动枣宜会战后。张自忠亲笔昭告各部队、各将领出战,在南瓜店日夜激战。最后,张自忠所属部队全军覆没,张自忠战死。我记得有一位日本记者写道,张自忠是唯一一个集团军司令在拼杀中战死的例子。我认为,他本身是带有悲壮性色彩的人物,我也认为张自忠他是有忏悔意识的,特别是在前后两件事的对比上。我觉得如果把他曾经的错误完全抹杀,那么对于他这个人物的理解,就是扁平化、不鲜活的。为什么我写出来后会引起争论呢?因为网络上有许多人自称张自忠迷,他们认为要表现张自忠就要表现他“高大全”,不应该有任何过错。还有另一派人认为,张自忠确实是犯过过错的,想绝对地突出张自忠以前不堪的历史,说他是汉奸。但是,这两派都是极端的,不客观的。真正的历史人物都是有功有过的,只有把人物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上,去考虑那个人的所作所为,全面地分析他的行为和心理过程,你才能够真正地理解他。”。>>点阅访谈全文